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然而,在追求纯净、无污染的饮用水过程中,一些人开始长时间喝纯净水,却忽视了纯净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近日,多位医生和营养学专家纷纷发声,提醒公众关注长时间喝纯净水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从分子生物学和营养学的研究进展来看,水在人体中不仅起到解渴和作为物质载体的作用,还直接参与生物物质的代谢、能量代谢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水中的矿物质对生物体来说,不仅是必需的营养补充,还在维持水的正常构架和功能上发挥着最大的作用。纯净水因不含任何矿物质,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可能会引起人体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逆向渗透,向体外流失。
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一版《饮用水水质准则》中就已提出,饮用水中的钙、镁等典型摄入量约为成人总摄入量的5%~20%。研究表明,水中的矿物质可以部分补充人群膳食中的矿物质摄入,尤其是钙和镁,并且在维护人类心血管健康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去除水中的矿物质有几率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据了解,维护人体健康的营养素多达40多种,主要来自于日常所吃的各种食物,而饮用水提供的矿物质对总体膳食摄入的贡献率占到1%~20%。对于钙、镁元素,饮用水可提供多达每日所需总摄入量的20%,而对其他大部分元素,饮用水的贡献则低于总摄入量的5%。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9年,国家教育局发布的《中小学膜处理饮用水设备技术要求和配备规范》文件中精确指出,建议只有在原水污染风险较大地区或学校医务室配备纯水装置时可用反渗透净水器,也就是纯净水。多年前,上海市卫生局亦在《关于本市饮用纯水的有关情况报告》中明确建议“不应该在中小学校推荐饮用纯水”。199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也在《关于做好本市中小学幼儿园饮水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小幼学生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不可以使用纯水作为饮用水。
纯净水不仅不能补充矿物质,还可能会引起体内原有的矿物质流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柴巍中教授强调,对于大量饮用纯净水的人群来讲,纯净水所具有的极强的溶解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能力,将会把人体内的矿物质带出体外。
鉴于纯净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多位医生和营养学专业的人建议公众选择含有天然矿物质的饮用水。这些饮用水不但可以满足人体对水分的需求,还能够给大家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一点特别的重要。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对水分和矿物质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饮用水选择,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喝纯净水。
饮用水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质量必然的联系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选择饮用水时,我们该充分了解各种水源的特点和潜在风险,依据自己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宣传,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饮用水消费观念,确保公众的饮水安全。